比特币的出现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在全世界引发关于加密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的热烈讨论。
从蒙代尔的三元悖论到Helena Rey的二元悖论,都指向跨境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一个权衡关系。银行就比较难把资金分配到其它用途。
实际上过去几年最有效的信贷政策是通过三个不低于两增两控等监管要求,迫使大中小银行增加中小企业贷款,银行也都达成了这些要求。当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作用可能没有财政政策作用大,要更多依靠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形势。尽管从M2增长的数据看,当前我国流动性可能不是特别紧张,但4月份新增贷款和新增社会融资总量非常低,说明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遏制信贷需求。为什么中国的货币政策运行看起来与许多市场经济不太一样,我理解周行长的解释,主要是因为中国既是一个大型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重要的转轨经济。从这个角度看,无论使用数量工具还是价格工具,都应加大政策力度。
原因很简单,过去这些银行没有发放更多的中小企业贷款,不是因为缺乏流动性,而是因为缺乏有效的风控手段,或者因为贷款利率压得太低而无利可图。考虑到当前我国经济本身就在减速,这时如果因为美联储加息导致中美利差倒挂,而我国央行还需要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就不能低估资本外流或货币贬值的可能性。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
(三)资本的本性及其效应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揭示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时,以脚注方式引述了《评论家季刊》的一段话: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从这些角度看,在经济金融运行中,资本的界定以金融、财务和法律的内涵为宜。资本无序扩张扰乱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抑制了市场竞争的效率,不仅不利于创新驱动的深化、信用信义机制的坚实展开和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而且容易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妨碍新发展理念的落实、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甚至在权钱交易中加重腐败,因此,必须予以规范和治理
一个重要成因在于,相当多民营企业的资本数量不足,资产负债率较高,由此,抑制了债务性资金增加的空间。各种金融活动(包括发股、发债、借款等)不得违反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也不得违反资产负债表机理。
其次,需要强化对股东入股资金来源和股权结构的监管,防范入股资金虚假、股东身份虚假、股东人数不规范等现象发生。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论著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产生、资本本质、资本功能、资本积累、产业资本循环、资本收益(利润)分配和资本归宿,指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废止各类霸王条款和霸王举措,禁止各类企业利用市场定位不公平地强制获得客户(尤其是城乡居民)私密信息,并利用对这些信息的垄断地位牟取商业利益。(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1页注250)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的双重本性,一方面它害怕动乱和纷争,内在地要求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稳定。
正因如此,发达国家在实施公司法中将注册资本虚假、抽逃注册资本等行为视为第一大罪或欺诈罪。第四,深化资本的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弥补监管短板,运用法律机制、经济机制和行政机制建立立体的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切实提高资本监管能力和监管体系现代化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第四,界定了企业盈亏的基准。公司法是调整公司营运的基本法律遵循,合伙企业法、商法、证券法、破产法等都建立在公司法的各项规定之上。
一旦无力偿付到期的债务本息,不论是否有盈利能力,企业都将陷入破产境地。一是它将一切经济社会关系都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只要能够获利,各种非劳动产品乃至劳动力、良心、道德等都可以成为交易对象。
在法治不到位的条件下,资本追逐利润的负面效应就将凸显。在法治条件下,企业经营运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将受到对应处罚,它不仅迫使企业缴纳相应的罚金,而且将影响企业经营运作秩序和市场声誉,这些损失最终由资本承担。
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受限制,独资公司由一个股东投资设立,如此等等。一是推进国企资本结构的优化。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地,改变了自1825年以后每隔10年左右爆发一次经济危机的轨迹。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分为实物资本、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等。这些运作方式的一个基本目的在于,以少量资本滚动扩展为多倍的注册资本。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五是从金融、财务和法律角度,基于资产负债表机理,资本通常指的是投资者投入企业经营运作且属于所有者权益范畴的资金,与它对应的概念是负债,资本+负债=资产。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不论是马克思的理论还是西方国家200多年的实践都认为,资本追逐利润未必一定是坏事。2022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
资本是企业信用的资金基础。离开了资本投入和资本增加,企业发展将失去最基本的动力来源。二、把握资本行为规律,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带来风险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活动的有序展开必须遵守三方面规则:一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机制和道德,如公平交易、欠债还钱、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和诚实守信等。从这些角度看,在经济金融运行中,资本的界定以金融、财务和法律的内涵为宜。
资本无序扩张扰乱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抑制了市场竞争的效率,不仅不利于创新驱动的深化、信用信义机制的坚实展开和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而且容易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妨碍新发展理念的落实、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甚至在权钱交易中加重腐败,因此,必须予以规范和治理。在中国,相当多民营企业的股权表现为家族集中持股,它有利于家族对企业经营运作的管控,但既不利于吸收社会资本,增强企业的资本实力,加快企业的做大做强进程,也不利于推进高管层市场化聘用机制的形成,不利于打破雇佣观念、树立职工主人翁精神从而调动职工的创新积极性。
一旦离开了这些遵循,资本扩张就将进入无序状态,给企业的经营运作、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运作带来严重风险。通过增加资本数量和发行长期债券等路径,筹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尤其是流动负债率),提高国企抵御各种经济风险的能力,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打下资产基础。
在稳增长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中,民营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二是在单个企业生产的组织性和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中,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公司法规定,公司设立前发起人应提供注册资本并进行验资,在营业执照上明确记载公司的注册资本数额。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第三,界定了企业的信用能力。第三,以产融结合为幌子,借助股权方式介入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重复进行股权质押,以不当手法套取信贷资金,增强其垄断市场的能力。
要促进民营企业的经营运作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必须着力增加资本性资金。但他们缺乏资金概念,所使用的资本范畴实际上是资金,与此对应,他们使用的股权性资本和债务性资本等概念实际上是股权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
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第五,界定了债务风险的传递程度。
从财务角度看,企业经营运作中的自负盈亏以资本是否获得利润为基本标准。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外资等非国有资本,充实国企的资本性资金来源,优化国企的股权结构,既促进国有独资企业向国有控股股份公司转变、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和高质量发展,又促使国企的业务运作建立在长期性资产基础上,摆脱短期债务资金的还本付息和续贷的纠缠,专心致力于攻克关键性核心技术、强化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发展、开拓全球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的运作。